漓江有没有鱼(漓江野生鱼种类) -凯发推荐

博主:林阳网林阳网 07-31 2

桂林什么鱼有名 这些漓江里多年未见的野生鱼群“游”回来了,你都见过吗?

“野生马尾鲴群在漓江里畅游,这场景我们已经十多年没见过了。”聊到前不久在漓江龙门大桥段发生的一幕,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专家侯德恩难掩兴奋之情。

2月中旬,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员在进行宣传、巡查活动时,在漓江中发现了已有十多年没有目击记录的马尾鲴野群。在此之前,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部门还记录到了多个野生鱼种集群“重现”漓江的情况。

今天起,桂林再度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有关专家表示,野生鱼种集群的“重现”,是渔业、鱼种资源恢复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自然生态修复效果的重要指标。

野生马尾鲴群“重现”漓江

李玉成和秦红英是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执法队员。2月16日,两人在漓江龙门大桥段沿岸宣传禁渔时,被江中游动的鱼群吸引住了。

“这群鱼是不是马尾鲴?有好多年没见到了!”清澈的江水中,这群鱼在水草中畅游,它们体较长,侧扁,头部略扁平,口宽大,粗略一数有二三十尾。李玉成和秦红英十分兴奋,请渔民捞起几尾仔细辨认,确认该鱼真的是马尾鲴。执法队员做好信息记录后,遂将它们放生。

事后,执法队员告诉记者,马尾鲴也叫马尾骨,学名叫长鳠,曾是华南地区江河中主要的经济鱼类,喜欢生活在水源好、水质清新、无污染的江河、鱼塘。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野生马尾鲴在漓江里较常见,但在禁渔政策实施前,因为遭到过度捕捞及电鱼、炸鱼等违法行为的破坏,漓江流域已经多年未见马尾鲴的野生集群了。

野生马尾鲴集群重现漓江,这让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专家侯德恩十分欣喜。

“在漓江,已经有十多年没有野生马尾鲴集群的目击记录了。”侯德恩说,春季是马尾鲴交配和繁殖的重要时期,这次出现的野生马尾鲴集群大多数是成年鱼,应该是需要交配而聚集的。

侯德恩表示,马尾鲴从鱼卵生长为成年鱼至少要两到三年时间,野生成年鱼集群的出现,说明其在野外环境中,在繁殖和生长周期内未受到人为侵害,被很好地保护了下来。

漓江里的惊喜越来越多

无独有偶,近几年来,漓江中重现的野生鱼群种类越来越多。

据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记录,2021年1月,市区净瓶山大桥下出现黄尾鲴野生鱼群,留存的视频显示,当时江里的鱼群一片翻腾,场面十分壮观,据估算有数千尾之多。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尾鲴也曾是漓江基础存量较高的野生鱼类,但像如此规模的集群一同出现,在他印象中还是之一次。该负责人分析:“黄尾鲴有逆游产卵的习性,当时那段时间降水较少,漓江水位较低,致使鱼群集中出现。”

2022年3月,在市公安局漓 *** 出所民警巫晓曦和市公安局生态保护分局民警尹洪涛的协助下,李玉成还记录了两个漓江鱼种野生集群重现的情况,并进行了上报。

李玉成介绍,他们两位都有丰富的巡江经验,工作时间都在15年以上,对漓江里的常见鱼种比较了解。他们协助发现记录的这两种鱼分别是光倒刺鲃和溪石斑鱼,它们都是曾经记录在案的漓江鱼类,但最近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野外集群的目击记录。

光倒刺鲃俗称河坚鱼,体形近长筒形,尾部侧扁,头宽,吻钝,腹部乳白,眼中等大,眼眶上缘具金黄色荧光色,和普通鲤鱼有点相像,其更大的特征是背鳍有一根平卧前伸的倒刺。其属江河鱼类,喜生活在流水环境中,生长环境要求水质清新,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8℃。

溪石斑鱼也叫石坚子、光唇鱼等,体长10-15厘米左右,体侧有黑色花斑,这种鱼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很高,只在没受到污染且水质清澈的水域中生存。

期待更多漓江鱼“游”回家

越来越多的野生鱼种集群“重现”漓江让人欣喜,对此,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科专家侯德恩做了解读。

“野生鱼种集群‘重现’,可以看做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野生鱼种集群之所以多年未现身,并不见得是在一定流域内灭绝了,而是因为整体数量减少,难以被人发现,导致产生‘消失了’的假象。”侯德恩说,“随着我市不断推进漓江生态保护工作,漓江生态环境持续得到改善,原本数量减少的鱼种集群恢复,并被目击到,这才出现了所谓的‘重现’。”

侯德恩表示:“野生物种群落‘重现’,是具有科研参考价值的现象,是衡量自然生态修复效果重要指标,也是渔业、鱼种资源恢复的重要标志。”

侯德恩指出,上述4次野生鱼种集群被目击的记录,显示这些野外鱼种集群进入成年期,还出现集 *** 配、繁殖的情况,这标志着这些鱼种在自然环境下的存活已进入健康正向循环。

接受记者采访时,恰逢漓江即将再度进入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届时,我市管辖内陆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湖泊、库区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类型。

侯德恩介绍,我市禁渔期制度从2011年开始实施,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据2011年的渔业资源普查显示,当时存有记录的漓江流域鱼种有70余种,但已经出现了因为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

“禁渔期有利于恢复鱼类种群,维护漓江水域生物资源多样性,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侯德恩说,“野外鱼种集群‘重现’的情况增多、渔民反映鱼类数量增加,这都印证了禁渔期制度对漓江生态修复的作用。”

侯德恩说,鱼类种群的增殖期周期一般为4至5年,这包括幼鱼长成成鱼的全过程,以及后续顺利繁殖的过程。换句话说,禁渔期制度实施这十几年来,在理想状态下,足够鱼种进行两到三次增殖。

“实施禁渔期的效果可能才刚开始显现,漓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还需要我们不断地付出努力,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侯德恩说。

新闻链接

桂林今起进入禁渔期

漓江的禁渔期为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禁渔期期间,桂林市管辖内陆所有自然水域和通江湖泊、库区除休闲渔业、娱乐性垂钓外,禁止所有捕捞作业类型。

我市自2011年开始执行禁渔期制度,今年已经是第13个年头。今年2月13日起,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联合各城区分局、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桂林漓江风景综合执法支队开始组织本年度桂林市禁渔期预热宣传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各城区,通过进村入户的形式,重点向漓江沿岸乡镇村屯市民发放《致市民朋友 *** 》,进行禁渔期制度及渔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确保禁渔期制度深入人心。

除此之外,生态分局民警还结合严打漓江流域非法捕捞的经验,以真实的抓捕案例,一方面联合市民,请他们积极提供办案线索;另一方面,在百姓中敲响警钟,植入执法必严、破坏环境必查的思想。

通过宣传活动,市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到关于禁渔期的各项政策法规,提高了生态文明意识和法律意识。

市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全市生态警察严打漓江流域非法捕捞,在漓江全流域禁渔期间共抓获非法捕捞违法犯罪人员442人,收缴作案工具1516件(个),查获并放生鱼类、蛙类3100余斤。该负责人表示,希望市民深刻意识到保护漓江的重要性,一方面不要以身试法,另一方面也加入保护漓江的行列中来,发现违法捕捞行为及时举报。

来源:桂林晚报

漓江有什么野生鱼 漓江独有的鱼
the end

发布于:2023-07-31网站图片、文章 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 ,凯发推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网站站长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