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杨柳歌,折杨柳歌辞五首 -凯发推荐

博主:林阳网林阳网 前天 1

《折杨柳》中的“折”读什么音

折柳zhe第2声.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之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

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

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之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

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

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

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杨柳曲

(1)古《横吹曲》名。传说汉代张骞从西域传入《德摩诃兜勒曲》,李延年因之作新声二十八解,以为武乐。魏晋时古辞亡失。晋太康末,京洛有《折杨柳》歌,辞多言兵事劳苦。南朝梁、陈和唐人多为伤春惜别之辞,而怀念征人之作尤多。曲为五言,唯唐有七言者。参阅晋崔豹《古今注·音乐》、《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二·折杨柳》。

(2)词牌名。即《杨柳枝》

折杨柳歌词北朝民歌

《折杨柳歌辞》是创作于北朝时期的五言绝句组诗作品,出自《乐府诗集》作者已轶。

作品原文

折杨柳歌辞

(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

出入擐郎臂,蹀座郎膝边。

(三)

放马两泉泽,忘不著连羁。

担鞍逐马走,何见得马骑。

(四)

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

我是虏家儿,不解汉儿歌。

(五)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

跸跋黄尘下,然后别雄雌。

凉州词的怨杨柳是折杨柳曲

“羌笛何须怨杨柳”的“杨柳”的意思是古诗文里常常用杨柳来比喻送别之情,在这里指《折杨柳》曲。整句话的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哀怨的杨柳曲来埋怨春光迟迟不到来。

这句话中羌笛的意思是一种横吹式管乐乐器。何须的意思是何必,就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怨的意思是埋怨、抱怨。

灞桥折柳典故是什么

【灞桥折柳】的典故据史料记载,灞河上建桥始于春秋时期。

秦穆公称霸西戎,将滋水改为灞水,并于河上建桥,故称“灞桥”,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

王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灞桥水灾,王莽认为不是吉兆,便将桥名改为“长存桥”。

这次被水冲露出的灞桥为隋桥,建成于隋朝(公元583年),因在原灞桥桥址以南,故称为“南桥”。

横跨灞河的灞桥是长安与东方广大地区的重要通道。

《西安府志》中云:“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

”每当春意盎然、春风扑面之际,柳絮漫天飞扬,成了长安灞桥一大景致。

“大雪纷纷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

东晋谢道蕴“柳絮”和“雪花”的一句妙联而使得“灞柳风雪”成为关中八景之一景。

据《三辅黄图·桥》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 *** 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笛子吹奏的折杨柳试听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the end

发布于:2023-11-27网站图片、文章 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 ,凯发推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网站站长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