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立河南大学(张雪峰讲河南大学拆分) -凯发推荐

博主:林阳网林阳网 02-29 152

河南大学为啥被拆分

当年河南大学被拆分原因如下:

当年照搬苏联模式,意思是专业的学校做专业的事,把综合系学校拆分出来做专业的学校!主要是想发展工科学校!河南大学被拆分最主要原因还是当年脚步不够坚定,跟随蒋介石一路南下。

虽然最后没去台湾,但是不能排除河南大学有南下的心,再加上当年省 *** 搬迁,河南大学理应搬迁过去,但是没有跟随省会搬迁!郑州缺乏大学,河南大学既然不搬过来,那么就组建新河大吧!

当时规划是将山东大学搬迁至郑州组建新河大(注意,当时是要组建新河南大学!已经放弃河大了)但是种种原因没有成功!最终河南省组建了郑州大学!接着就是河南大学惨痛的教训——院系拆分!

河南大学的历史

河南大学创立于1912年,始名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后丛岩知历经中州大学、国立开封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五渗消中山大学)、省立河南大学等阶段,1942年升格为国立河南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部分院系或独立建校,或并入兄弟高校,校本部更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后又经开封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大学等阶段,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学校拥有郑州龙子湖校区和开封明伦校区(近代建筑群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明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设有13个学科门类,36个学院(教研部)、99个本科专业。

4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0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国家重点社科研究平台,教职工4600多人。

国立河南大学在民国时排名第几

33位。

这一点可以从民国29年(1940年)各所大学之一志愿报考人数排名来确认,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

而当时河南的独苗河南大学还是省立,排在第33位。

从1930年被命名为省立河南大学到1942年命名为国立河南大学,12年期间国立中央大学、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师范学院、国立浙江大学迅速崛起,甚至包括当时的省立重庆大学,都要比河南大学好。

这一点可以从民国29年(1940年)各所大学之一志愿报考人数排名来确认,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等。

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民国时期的河南,就是一个高教穷省,跟六大学区相比,河南不占任何优势。

很多人也抱怨,河南省高校资源匮乏,河南高考生要想考个大学真的好难。

这其实也只说对了一半,河南省的高等学校总数量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并不落后。

但如果按每千万人拥有高等院校的数量看,河南确实落后了,排名倒数之一,仅为8.94。另外,河南考生想要考一所好大学,确实也难了点。

中央为什么把河南大学拆分

河南大学,辉煌时期学校综合实力仅次于清华北大,即使经过抗战时期的那一段战乱的损失,河南大学依然在1944年的教育部大学排名中位于第六名。

但历史的发展,却给河南大学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这也使河南大学失去了以后竞争的先机。

有人说,河南大学其实就是河南的一个小缩影。

客观说一下建国后国内大学的院系调整:

其一,国内大学的院系调整是有原则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决定走计划经济道路,高等教育从学欧美转向了学苏联,以服务于计划经济。

50年代初,全国开展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

调整原则有:一,基本取消原有系统庞杂、不能适应培养国家建设需要干部的旧制大学;二,为国家建设所迫切需要的学科专业予以分别集中或独立,建立新的专门学院,使之在师资、设备上更好地发挥潜力;三,将原来设置过多、过散的摊子,予以适当集中,以便整顿。

工学院、师范学院成为发展的重点。

综合性大学要大量砍掉,保留的也只设文、理科。

高校集中到几个中心城市。

其二,河南大学的系科初次调整,具体操作者是中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

1952年,涵盖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江西六个省的中南区进行了首次较大规模的院系调整。

而这次调整的操刀手是文教委员会的负责人,其中文教委主任是河南滑县人赵毅敏,文教委副主任是中原大学校长潘梓年。

调整中,一是体现“建立新的专门学院”原则,河南大学医学院独立为河南医学院,河南大学农学院独立为河南农学院,行政学院独立发展为河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二是体现“补强补弱”的原则,河南大学水利系组建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河南大学财经系组建中南财经学院。

河南大学土木系和数理系数学专业并入湖南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并入华中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并入江西农学院,这几个调出省的系科力量较弱。

同时,湖南大学地理系一小部分并入河南大学。

但水利系和财经系是原国立河南大学最主要的两个系,加上医科独立,对河南影响较大。

与此同时,河南大学被改为地方性大学,更是给河南大学的再发展起点降低了不少。

其三,1953年中南地区院系再调整。

中南区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每个省仍然都保留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不足,中央决定1953年的院系调整工作以中南区为重点,“调整的原则仍着重改组尚未进行调整之旧的系科庞杂的大学,以利于加强与增设高等工业学校和适当增设高等师范学校;对政法、财经院系则采取适当合并集中的作法,以便进行整顿。”由于国家反复强调“高师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工作母机”,河南大学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

其四,河南师范学院1954-1955年再次拆分是河南省文教厅主导的。

河南大学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后,这个时期师范院校地位是较高的。

但由于开封的河南师范学院与新乡的河南师范学院第二院相距近百公里,管理不便。

在国家并没有要求两院进行系科调整,河南方面决定文理分家,一院专办文科,二院专办理科。

河南省文教厅上报方案“目前两院系科重叠,规模不大,在教学设备、基本建设方面,常有顾此失彼现象,教师力量不能充分发挥。

根据苏联经验,院校专业应合理分工,系科要少,规模要大,以便集中教师力量,充实教学设备,整体规划基本建设……为此,极应结合河南省实际需要,对两院系科进行调整”。

1954年7月,中央核准两院分开,改为两个独立的师范学院。

1955年6月,此后,开封的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调往新乡,新乡的中文、历史系和地理专修科调往开封,所调各系的图书资料及仪器设备均随系转移。

一个定名开封师范学院,一个定名新乡师范学院。

河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就仅剩中文、历史、地理系和俄文专修科。

河南省进行这样系科调整,一是教育投入有限,办不起两所完整的师范学院。

河南省这个时候在忙着建设新省会郑州,没有钱。

二是推崇专业化的苏联经验。

这次省内做出的调整,使河南大学损失很大。

不但调出了李俊甫、李燕亭、杨清堂、程锡年、卢锦梭、黄敦慈、李藩生、李新田、霍榘庭、穆青田、薛晓舟、刘大壮、蔡昆、李明斋、刘一山、张济华、谷树楷等理科知名学者,实际上,一,河南大学理科仪器图书师资等基础全部丧失,学校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文科师院,理科比文科建设难,社会也重理轻文;二,在未来,省里必然会将理科的重心放在新乡,河大重建理科受到局限;三,现代学科综合性、交叉性、互动性加强,闭门造车难有大作为;四,学校整体实力下去了,就招不来好的生源,没有好的生源就造就不了好的人才、好的学科。

更大的问题在于全国的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都是兼有文、理科,河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只有文科,处于不公平的竞争中。

河南大学的变迁,虽然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则,但也有河南自身对高等教育认识、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从中也可以看出自身的因素影响更大。

ps:北大清华也是经过学科调整、拆分的。

the end

发布于:2024-02-29网站图片、文章 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 ,凯发推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网站站长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