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叶名琛如何被俘虏(两广总督叶名琛有后代么) -凯发推荐

博主:林阳网林阳网 03-09 77

死不交涉,活活饿死: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后的遭遇为何如此悲惨? 两广总督是谁

作者:金满楼

道光年间的两广总督叶名琛,才学兼优,忠君爱国,唯一的缺点就是不谙外务,更不喜与外人来往。第二次 *** 战争前,英国人屡次投书要求修改商约,叶名琛一概掷回,不予理会。“忍无可忍”之下,英军攻入广州并每隔十分钟向总督衙门开一次炮,叶名琛镇定自若,依旧不予理睬,以示蔑视。

好在此时印度发生变乱,英军主力转而前往殖民地镇压起义,叶名琛竟然由此意外获胜。但是,在一年后,英军卷土重来,而不巧的是,法国人这时也借口“马神甫事件”参战。

英法侵略军联合给叶名琛下最后通牒,广州的将军、巡抚及其他司道官员前来商讨战守对策,叶名琛令他们稍安勿躁,说:“洋人不过虚张声势,其举动早在我意料之中。只要不与其交涉,他们自然会黔驴技穷。”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外国强盗不讲道理,不做准备就像伸出脖子去被强盗宰杀一样,只会让自己被动。如此自欺欺人,祸害恐在眼前!”

敌人的进攻迫在眉睫,僚属们要求调兵设防,叶名琛不许;请求招集团练,叶名琛又不许,他胸有成竹的说:“何必慌张,过了十五这天,必定没事。”眼见叶名琛丝毫不为所动,洋人果然黔驴技穷,最后只好冲进总督衙门将他俘虏。

总督衙门内有一个“长春仙馆”,祭祀吕洞宾、李太白二仙,原为叶名琛迎养其父叶志铣所建。叶志铣字初春,喜扶乩神秘莫测之事,广州城破前乩语即谓“过十五日可无事”,叶名琛信以为真。

事后,广州有民谣曰:“叶中堂,告官吏,十五日,必无事。十三洋炮打城惊,十四城破炮无声,十五无事卦不灵。洋炮打城破,中堂仙馆坐;忽然双泪垂,两大仙误我”;又有一联相讽:“霜降风高,天下难容老叶;宵雨暗入,人家争怨初春”(联中嵌入叶志铣的字)。

英国人柯克在《中国》一书中描绘被俘后的叶名琛:“(他)身高1.8米,肥硕,留着中国式长而薄的胡须,前额缩入,头颅甚大,……杏圆眼是他相貌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柯克的笔下,叶名琛生活简朴、意志坚强、性情顽梗,但“就私人生活而言,他是一位极可敬的中国人”。据《香港纪事报》说,叶名琛被掳上了英舰“无畏”号后,依旧刻意保持其庄重而有教养的官员气度,有人上舰向他脱帽致意时,他也欠身脱帽还礼。

48天后,“无畏”号带着叶名琛离开香港,在抵达加尔各答的次日,叶名琛被请下军舰,这一天,他像往常一样,七点准时用早餐,然后穿戴整齐,戴着朝冠,仪表堂堂的走下驳船。叶总督甚至还向围观的人鞠躬致意,当地人几乎以为他是前来访问的天朝大员。

上岸后,叶名琛被囚禁在一处名叫“威廉炮台”的地方。到夷人之地后,叶名琛每日诵读“吕祖经”,生活枯燥,好在每天有翻译给他读报纸,每次听到英国新闻时,叶名琛总是极有兴趣,特别在听到巴麦尊内阁垮台时,他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在此期间,叶名琛曾作诗《镇海楼题壁》:

镇海楼头月色寒,将星翻作客星单。空言一范军中有,其奈诸公壁上观。

向戍何心求免死,苏卿无恙劝加餐。近闻日绘丹青像,恨态愁容下笔难。

威廉炮台颇似广州镇海楼,故诗中有此一比;苏卿者,一位被匈奴囚禁数十年而不改志的汉使苏武是也。可惜的是,到异国而未竟其志,叶名琛即于1859年4月2日突然去世。

《蕉轩随录》中说,英人将其遗体装殓送回了广东南海县,叶名琛的仆人许庆、胡福同也随同回国。据仆人所云,叶名琛到印度后,带去的食物吃尽,他们请求添买而叶名琛不准,说:

“我之所以不死而来,是听说夷人欲送我到英国,据说他们的国王素称明理,想面见该国王,当面理论,既经和好,何以无端起衅?究竟孰是孰非?以希望折服其心,而存国家体制,性命早已置诸度外。本想完成此事,不想日望一日,总不能到他国,淹留此处,要生何为?所带粮食既完,何颜食外国之物?”

眼看面见英王无望,叶名琛遂事伯夷叔齐,自带食物一吃完,即绝食而亡。十余年前的之一次 *** 战争期间,清将陈连升乘坐之黄骝马在其战死后为英军所掳,此马日夜嘶鸣,不食英人之栗而死,人称“义马”,叶名琛若泉下有知,恐心有戚戚焉。

叶名琛自比苏武,但时人对他的评价不高,名士薛福成讽其“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剑桥晚清史》说,“在西方的记述中,(叶名琛)成了一个表示死不交涉的代名词”;而西人绘画中,更是将其描为极为典型的颟顸无知的中国官员形象。此评此景,奈何奈何!

明朝两广总督叶名琛后代 明代两广总督叶名琛后人今何在
the end

发布于:2023-03-09网站图片、文章 来源于网络,以不营利的目的分享经验知识 ,凯发推荐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网站站长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